
“每天要喝够8杯水!”这话听得耳朵都起茧了。
但是很奇怪,有些人喝了很多水,依然口干舌燥。问题出在哪?
有着40多年中医临床经验,被评为“南粤好大夫、调脂好大夫”的彭文豪主任提醒你:可能因为你体内缺乏“锁水”的能力,喝下去的水,根本没变成身体需要的津液!
01
身体“缺水”的表现
在合理的范围内多喝水,肯定是好的。
但有一些人,却不是单喝水就可以。不同的人,缺水的“性质”完全不同。
这里的“水”,在中医里更精准的说法是“津液”。它负责滋润、濡养我们的五官九窍、皮肤毛发、关节脏腑。
所以在中医看来,口干舌燥只是身体发出最明显的“缺水”警报。实际上,当身体真正缺乏能被利用的津液时,会有一系列更细微、更重要的表现:
1.口干、咽干、唇干
这不是简单的口渴,而是持续性的干燥感,需要不断用水滋润,但有时喝水并不能彻底缓解。嘴唇容易起皮、干裂,即使涂了润唇膏效果也不持久。
2.皮肤与毛发干燥、瘙痒、失去光泽
津液无法濡养皮肤,皮肤会变得干燥、粗糙,甚至瘙痒脱屑。头发也变得干枯、易断裂,缺乏光泽。
3.便秘、尿黄少
肠道失去濡润,大便就会干结,排出困难,如羊屎状。津液不足,尿液生成减少,颜色会明显变黄。
4.干眼、鼻干、声音嘶哑
眼睛感觉干涩,有异物感,或“烧灼感”。鼻子内部干燥,甚至容易出鼻血。喉咙干痒,说话多了容易声音嘶哑。
5.其他
全身性的警告:容易“上火”、关节涩滞、极度疲劳。
02
你是哪种“缺水舌”?
怎么办?伸出舌头照照镜子,看看你是哪种“缺水舌”,对证喝一碗“救舌汤”,比灌饱一肚子水有用得多!
第一种:阴虚干枯舌——要润
这种舌头一看就一个字:干!
舌质红,舌体偏瘦,舌苔很少甚至没有苔,表面光溜溜的(镜面舌),或者有大量裂纹,像旱季干裂的土地。
这种人通常有:
· 口干,尤其夜里渴醒,喜欢少量多次喝水
· 手心脚心发热,心里烦热(五心烦热)
· 颧骨部位发红,容易盗汗
· 皮肤、毛发干燥,大便干结
【分析】:这种人群身体的“阴液”明显不足了。阴液好比身体的润滑油、冷却液,它少了,虚火就往上冒,把仅存的一点水分都烤干了。光喝水如同杯水车薪,需要滋阴才能从根本上补水。
百合麦冬养阴汤
【材料】干百合15克,麦冬10克,玉竹10克,瘦肉200克,蜜枣2颗。
【用法】瘦肉焯水,所有材料放入炖盅,加适量清水,隔水慢炖1.5小时,加盐调味即可。
【功效】 百合、麦冬、玉竹都是滋阴润燥的佼佼者,能有效补充身体津液,清解虚火。瘦肉性平,能养阴,让汤的滋润之力更平和持久。
第二种:湿热黏腻舌——要通
这种舌头看起来水汪汪的,舌体胖大,舌头两边常有齿痕。舌苔又厚又腻,像涂了一层黄油,颜色可能偏白或偏黄。
这种人的“渴”很矛盾:
· 总觉得口干,但不想喝水,或只想用热水漱漱口
· 喝水后感觉肚子胀,咚咚有水声
· 身体沉重乏力,脸上爱出油,大便黏腻不爽
【分析】:这不是真缺水,而是“水”太多了,但变成了无法利用的“湿气”!好比城市内涝,到处是水,但脏兮兮的无法饮用。脾胃运化功能差,水湿内停,这时再猛灌水,只会加重脾胃负担,让街道更泥泞。
薏米赤小豆祛湿汤
【材料】薏米30克,赤小豆30克,茯苓15克,陈皮5克,生姜3片。
【用法】薏米、赤小豆提前浸泡2小时。所有材料放入锅中,加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煮1小时,至豆子软烂即可。
【功效】薏米、赤小豆、茯苓都是利水渗湿的高手,能把身体多余的、脏兮兮的“湿水”排出去。陈皮和生姜则负责温振脾胃的阳气,从根源上增强运化水湿的能力。
第三种:阳虚水泛舌——要暖
这种舌头颜色淡白,舌体胖大、娇嫩,显得水分很多,舌苔白滑。
这种人的口干很特别:
· 口唇干燥,但特别喜欢喝很热的水
· 喝凉水或稍多喝水就感觉不适,甚至想呕吐
· 通常怕冷,手脚冰凉,精神不振,小便清长
【分析】:这是身体缺“火”(阳气)!阳气不足,如同大自然没有太阳,喝进去的水无法被蒸腾气化输布全身,反而成为无法利用的“死水”。身体既缺水(津液),又有多余的水(水湿),核心矛盾是缺乏蒸腾水的热量。
干姜黄芪温阳汤
【材料】黄芪15克,干姜5克,党参10克,白术10克,鸡肉或瘦肉200克。
【用法】肉类焯水,与所有药材一同放入砂锅,加水大火烧开转文火煲1小时,加盐调味。
【功效】干姜是温中散寒的猛将,配上黄芪、党参、白术大补脾胃之气,相当于给身体升起一个小太阳,恢复脾胃运化功能和身体蒸腾水液的能力,让喝进去的水变成活水、津液。
▲▲如果无法判断自己属于哪一种舌象,最好寻找专业中医师帮忙;同时,上述食疗仅为辅助,若效果不明显,建议就医调理更为合适。
▲养生小结:
1. 阴虚之人,要避免辛辣、油炸、烧烤食物,避免熬夜透支阴液。
2. 湿热之人,要戒酒,少吃甜腻、油腻食物,避免久坐不动。
3. 阳虚之人,要忌生冷寒凉,注意腹部和脚部保暖,多晒太阳,适当运动。


提醒:本文为医学科普,供读者参考学习,中医看病需辨证论治,如有不适症状,请及时前往医院就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