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日常生活中,反复长痘、痤疮及黑眼圈成为许多人的困扰,不仅影响外在形象,更可能暗示身体内部的健康失衡。中医认为,这些问题并非“表面功夫”,而是脏腑功能失调、气血阴阳失衡的外在表现。
本文翟颖珏医生,从中医视角解析其根源,并提供调理建议,助您从内而外恢复健康之美。
01
黑眼圈:
肝肾亏虚的外在警示
黑眼圈并非单纯熬夜所致,中医视其为脏腑虚损的信号:
1.肝肾亏虚型
【表现】:黑眼圈色暗,伴腰膝酸软、头晕耳鸣。
【原因】:熬夜、劳累过度耗损肾精,肝血不足,目失濡养。
【调理方法】:
●滋补肝肾:枸杞子、菊花、熟地黄泡茶饮用。
●食疗调理:黑芝麻、核桃、黑豆等黑色食物补肾。
●作息调整:23点前入睡,避免过度用眼。
2.气血不足型
【表现】:眼周肤色淡暗,伴乏力、面色苍白。
【原因】:久病或饮食不当致气血生化不足,眼周气血循环受阻。
【调理方法】:
●补气养血:黄芪、当归、红枣煮汤。
●运动调理:太极、散步等缓和运动促进气血流通。
●艾灸调理:艾灸足三里、三阴交穴补益气血。
3.寒湿内阻型
【表现】:黑眼圈伴浮肿,畏寒肢冷,舌苔白腻。
【原因】:体内寒湿积聚,阻滞经络,气血运行不畅。
【调理方法】:
●温化寒湿:生姜、肉桂、艾草泡脚散寒。
●饮食忌寒:少食冰淇淋、瓜果等寒凉食物。
●推拿调理:按摩眼周攒竹、睛明穴,促进循环。
02
反复长痘:
身体发出的“求救信号”
痘痘与痤疮看似皮肤问题,实则与内分泌、脾胃功能及情绪状态密切相关。中医将其成因归纳为三大类型:
1.肺胃湿热型
【表现】:面部油腻、痘痘红肿疼痛,常伴口干、便秘。
【原因】:饮食辛辣油腻、过食甜食,致脾胃运化失常,湿热上蒸于面。
【调理方法】:
●中药调理:金银花、连翘、黄芩等清热利湿药材煮水饮用。
●食疗调理:苦瓜、冬瓜、绿豆等清热食物。
●生活建议:减少刺激性食物,规律作息。
2.肝郁化火型
【表现】:痘痘易发于脸颊两侧,情绪波动时加重,伴烦躁、失眠。
【原因】:长期压力、焦虑致肝气郁结,气郁化火,上炎于面。
【调理方法】:
●中成药:逍遥丸、加味逍遥丸疏肝理气。
●情绪调节:练习深呼吸、瑜伽,保持心情舒畅。
●穴位按摩:按压太冲穴疏肝解郁。
3.痰湿内阻型
【表现】:痘痘反复发作,质地较硬,肤色暗沉,体胖痰多。
【原因】:脾虚运化无力,痰湿积聚,阻滞经络。
【调理方法】:
●健脾化湿:茯苓、白术、陈皮等药材煮粥食用。
●运动调理:坚持有氧运动,促进湿气排出。
●忌寒凉:避免生冷食物,保护脾胃阳气。
03
中医整体调理:
内外兼修,标本兼治
中医治疗强调“整体观”,除对症调理外,还需结合以下方法:
1.针灸疗法
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对经络的调节,达到对气血、脏腑的调整,从而改善相关的问题。
痘痘痤疮:针刺肺俞、胃俞、足三里等穴清热化湿,促进痘痘消退。
黑眼圈:针刺肝俞、肾俞、四白穴补益肝肾,活血明目,让眼周瘀黑得以改善。

2.外治法
此外,中医的许多外治法,对于改善痘痘和黑眼圈也有不错的作用。
拔罐:背部膀胱经拔罐,清除体内湿热毒素。
中药面膜:黄连、白芷等药材研磨敷面,祛痘消炎。
眼部推拿:用食指轻按眼眶,顺时针按摩5分钟,每日2次。
3.日常养生
饮食原则:清淡为主,多摄入五谷杂粮、绿叶蔬菜。
情志调养:避免暴怒、忧思,培养乐观心态。
四季养生:夏季清热,冬季温补,顺应自然规律。
反复长痘、痤疮与黑眼圈并非“不治之症”,而是身体发出的健康预警。通过中医辨证施治,调理脏腑、平衡气血,方能实现真正的“无瑕美颜”。
若症状严重,建议及时咨询专业中医医师,个性化调理效果更佳。


提醒:本文为医学科普,供读者参考学习,中医看病需辨证论治,如有不适症状,请及时前往医院就诊。